你写PPT前有先搞定思维导图的习惯吗?
转眼间暑期就将结束,在这近两个月的时间里,每逢周末的白天基本都是陪娃的节奏,当夜幕降临的时刻,都是我运动和阅读、写作的时间。就像「为什么有人喜欢夜跑,而有人却喜欢晨跑?」里写的那样,我是一个夜跑爱好者,同样这个时间段也是阅读与写作效率最高的时刻。
记得以上这个观点与公司的同事分享过,当时是这么说的:
我:最可怕的不是别人比你努力,而是比你牛逼的人比你更拼命
我:你们在和女朋友XXOO的时候,有想过我这个时候在干嘛吗?
某位小伙伴:不好意思,老大,我代表各位说下,那个时候我敢保证绝没有人会想到你的,真的……
我:…………
全场寂静……哄堂大笑……好吧,你们赢了……
近些年里,随着从技术到技术管理岗位的转变,精力的投入也从'脚踏实地' 的Coding,慢慢渐变为 '仰望星空' 的规划、设计与协调沟通。
Coding,或是一坨程序,或是一个产品(或系统)。那么规划、设计与协调沟通呢?有人说是“讲故事” 或 “说段子”,似乎有那么点道理,因为富有情感与情怀的表达总能感动到人,但是剧本呢?最有代表性的输出物应该是PPT,给予PPT,才能让你的故事或段子更有美感。
那么PPT最需要明确的是什么呢?主题,有了主题才有开始与围绕展开,接下来就要考虑PPT正题内容的分布,最终围绕主题分章节逐步展开。
如果忽略以上这些,就好比运动不喜欢赛前规划,直接上场比赛,结果可想而知。
为什么需要思维导图?
大部分在写PPT之前,都已在脑海里打过腹稿,而且思路相对清晰。但不得不承认的是,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,受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限制,这个“打过腹稿”的过程并不是一个让人舒服的过程,必然让大脑承受大量的压力。这种方式的效果也实在有限,经常是想了后面忘了前面,最后只能大概勾勒出一个模模糊糊的思绪。
很显然,这种程度的思绪对于高效率做出一个令人满意的PPT来说是远远不够的。
有人说,那我可以通过文字用列表的方式把要点一条条写出来,或者按照层级、次序写大纲。但是,对于涉及复杂关系描述的PPT,用这些方式就会显得很力不从心。要知道,我们大部分时候拿到手上的汇报材料,其内容就已经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。然而,事实上,若不做进一步的分析与整理,这些层次结构并没法让我们做出令人满意的规划、设计。
常言道,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,一图胜过千言。
在制作PPT之前搞定思维导图能带来哪些收益呢?
思维导图本身并没有什么神乎其神的功效,说白了只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。
但与列表或大纲式大量的语言文字描述不同的是,思维导图仅仅用一张图就能清晰表达出文字表达不出的意思,简单明了易懂。
借助思维导图,我们可以将脑海中对PPT的构思片段及结果用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,可以大大释放大脑压力,让大脑对PPT内容的思考不丢失,还不会影响自己对其他问题的思考。
► 某次面向产品小伙伴培训前做的思维导图
说说自己在PPT上的那点事
电影《教父》里面有一句话是 “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,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,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”
对于一个在3年输出300+个PPT的人来说,这句话的意图,甚至是内涵应该是完全领悟了吧(写到这,内心是崩溃的),但不得不说,在这300+个PPT中,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比较高质量的,思维导图起到提炼关键信息的作用
我每次做PPT之前都会从相关文档提炼出关键信息,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主题、逻辑关系、关键词画出来。基本上当我画完思维导图的时候,整个PPT也就成竹在胸了,着手制作的时候一气呵成,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
最后总结下
总而言之,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进行信息点的归纳总结,系统地归纳和关联零碎的内容,帮助我们梳理思路,整理资料,理清PPT制作脉络,从而成倍的提升PPT制作效率。
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当发现自己做出来的PPT总是思路不清晰时,不妨用好思维导图这个工具
扫描二维码或手动搜索微信公众号【吃草的罗汉】
欢迎转载,带上以下二维码即可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所有【吃草的罗汉】近期的文章汇总
↓↓↓